条码打印机(包含打印头、传动机构、控制系统、纸仓等部件)的存放条件直接影响其机械精度、电子元件性能及打印头寿命,需从环境、摆放、部件防护等方面严格控制,具体要求如下:
一、环境温湿度控制
1.温度要求
适宜范围:短期存放(<1个月)10℃~35℃;长期存放(>1个月)15℃~25℃,温差波动≤5℃/天。
禁忌:
避免高温环境(>40℃):打印头(热敏/热转印)的发热元件(如陶瓷片)易因高温老化,塑料部件(如外壳、齿轮)加速脆化;
避免低温环境(<0℃):机械传动部件的润滑脂可能凝固,导致齿轮、轴承转动卡滞;电路板上的电容等元件可能因低温出现性能漂移。
2.湿度要求
适宜范围:相对湿度30%~60%。
禁忌:
潮湿环境(湿度>70%):打印头电极易氧化锈蚀,导致打印模糊或断针;电路板受潮可能引发短路,尤其控制芯片、接口端子等精密部件;
干燥环境(湿度<20%):塑料外壳、纸仓导板易因静电积累吸附粉尘,同时可能导致传动皮带(如橡胶材质)干裂。
二、存放空间与位置
1.场地选择
平稳洁净:存放台面需水平(用水平仪校准)、无振动,避免放置在靠近机床、风机等振动源的位置,防止内部齿轮、打印头定位偏移;
远离干扰源:
避开强电磁场(如变压器、电焊机、大型电机),防止电磁干扰影响主板电路或传感器信号(如纸张检测传感器);
远离粉尘、腐蚀性气体(如车间的油烟、实验室的酸碱挥发物),粉尘会堵塞打印头缝隙、传动齿轮啮合处,腐蚀性气体会侵蚀金属部件(如打印头引脚、电机轴承)。
2.空间防护
存放区域需无阳光直射(可加装遮阳帘),避免紫外线导致外壳褪色、塑料件老化;
禁止与液体(如清洁剂、油品)、尖锐工具(如螺丝刀、刀片)混存,防止意外泼溅或划伤设备。
三、设备与部件防护
1.整机存放规范
断电与线缆处理:断开电源,电源线插头需拔出并整理缠绕(避免过度弯折损伤线芯),插头套防尘帽;连接电脑的USB/串口线需单独收纳,防止接口进灰。
防尘防潮包装:长期存放需用原包装(含泡沫缓冲层)或防尘罩覆盖,若为便携式打印机,需放入专用保护包;禁止用塑料袋直接包裹(避免冷凝水积聚)。
避免堆叠受压:禁止在打印机上放置重物(如纸箱、工具),防止外壳变形、打印头受压损坏(尤其热敏打印头的陶瓷面易碎)。
2.核心部件专项防护
打印头:
存放前需清理打印头表面的残留标签纸、碳带碎屑(用专用清洁笔或棉签蘸酒精轻轻擦拭),确保无异物;
热转印打印机需取下碳带,避免碳带长期接触打印头导致染色或粘连;
禁止用手触摸打印头发热元件(如热敏片),防止油脂污染影响打印效果。
纸仓与传动机构:
取出纸仓内的标签纸(尤其不干胶标签,避免胶层溢出污染纸仓),清理纸仓内的灰尘、纸屑;
对传动齿轮、滚轴等部件,可涂抹少量专用润滑脂(如硅基润滑脂),防止锈蚀卡滞(注意避免润滑脂污染打印头)。
传感器:
纸张检测传感器(如光电传感器、反射传感器)需用干布擦拭,避免灰尘遮挡导致检测失灵;
位置传感器(如编码器)的码盘需保持清洁,防止污渍影响定位精度。
四、特殊类型打印机的额外要求
1.工业级条码打印机(重型、高负荷机型)
长期存放需将打印头压力调至最小(通过调节旋钮放松),避免打印头长期受压变形;
金属部件(如机架、滚轴)可喷涂薄层防锈油,防止车间潮湿环境下锈蚀。
2.便携式条码打印机(电池供电机型)
取出内置电池,单独存放于干燥处(电量保持50%~70%,每3个月补充一次电),避免电池漏液腐蚀主板;
机身按键、显示屏需覆盖保护膜,防止磕碰磨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