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倾斜标签存储的日常保养核心是维持标签灵敏度、防止功能失效,需重点围绕标签的精密元件(如滚珠、导电触点)、存储环境和物理防护展开,避免因保养不当导致标签误触发或无法检测倾斜。
一、存储环境严格管控:避免环境因素损坏
温湿度控制
存储温度需稳定在15-25℃,避免高温(>30℃)导致标签内胶黏剂软化、元件变形,或低温(<0℃)导致塑料外壳脆化、滚珠卡滞。
相对湿度控制在40%-60%,湿度过高易使金属触点锈蚀、纸张基材受潮发霉;湿度过低则可能产生静电,吸附灰尘影响内部元件接触,潮湿地区需配除湿机,干燥地区可适当加湿。
远离干扰源
禁止将标签与强磁场(如磁铁、电磁设备)、腐蚀性物质(如酒精、酸碱溶液)存放在一起,防止磁场干扰标签内部导电结构,或腐蚀性气体损坏金属触点、外壳。
存储区域需清洁无粉尘,避免灰尘进入标签内部(如缝隙、触点处),导致滚珠卡顿或触点接触不良,影响倾斜检测灵敏度。
二、物理防护:防止机械损伤
禁止堆叠与挤压
标签需单独或分层存放(用隔板分隔),禁止在标签上堆放重物,避免外壳受压变形、内部滚珠移位,或触点被挤压导致短路,引发误触发。
取用标签时需轻拿轻放,禁止摔落、碰撞(尤其是带有玻璃外壳的标签),防止外壳破裂、内部元件损坏,失去倾斜检测功能。
规范包装与存放
未使用的标签需保留原包装(如密封袋、纸盒),包装破损时需更换新的密封袋,防止灰尘、潮气侵入;已拆封未使用的标签,需用干净的无纺布包裹后放入干燥盒。
存放时需保持标签正面朝上(按标签指示方向),避免长期倒置导致滚珠卡在触点处,影响后续正常复位,造成检测误差。
三、功能与状态检查:确保灵敏度达标
定期功能测试
每2周抽取部分标签(约10%-20%)进行倾斜测试:按标签说明书要求的角度(如30°、45°)倾斜标签,观察是否触发报警(如颜色变化、指示灯亮起),测试后需将标签复位至水平状态,确认报警解除,避免误判。
若测试发现标签不触发或误触发,需单独标记并排查原因:外壳是否变形、滚珠是否卡顿、触点是否锈蚀,轻度问题可清理触点(用酒精棉片擦拭),严重问题需报废,禁止继续使用。
外观与元件检查
每周检查标签外观,查看外壳是否有裂纹、变形,标签表面的标识(如倾斜角度、型号)是否清晰,若外壳破损,即使功能正常也需更换,防止内部元件进一步受损。
对可拆解的标签(如部分工业级标签),每月拆开外壳检查内部滚珠是否光滑无磨损、导电触点是否氧化,若触点氧化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后涂抹少量导电膏,恢复接触性能。
四、使用与流转管理:减少人为损坏
规范取用与记录
建立标签存储台账,记录标签的入库数量、存储位置、取用时间和测试结果,避免标签丢失或长期闲置(闲置超过3个月需重新***测试)。
取用标签时需戴无粉手套,避免手指汗液、油污污染标签表面或渗入内部,导致触点锈蚀、外壳污染,影响外观和功能。
避免不当操作
禁止用尖锐工具(如剪刀、螺丝刀)刮擦标签表面或外壳,禁止私自拆解标签(非专业人员拆解易损坏内部元件),若需维修,需由厂家或专业人员操作。
标签使用后若需回收复用(部分可重复使用型),需先清洁表面(用干布擦拭)、测试功能,确认无问题后再按存储要求存放,禁止带油污、灰尘直接存储。